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政治 > 哲学理论

2022考研教育学基础复习知识点:中国教育史(6)

作者:佚名 来源:未知 日期:2023-10-15 12:47:30 人气: 标签:教学理论及其流派
导读:①倾向者:以具有主义思想的知识为代表,主张平民教育不仅要科学知识与技术,更重要的是的;⑤强调知识和青年学生应与工农群众相结合,在与工农共同生活共同劳动的…

  ①倾向者:以具有主义思想的知识为代表,主张平民教育不仅要科学知识与技术,更重要的是的;

  ⑤强调知识和青年学生应与工农群众相结合,在与工农共同生活共同劳动的过程中发展对工农的感情,工农的;

  职业教育是由清末民初的实利主义和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发展演变而来,应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要求而发展起来,1917年黄炎培发起组织中国近代第一个研究实验和推选职业教育的专门机构“中华职业教育社”;

  杜威的思想适应了中国国内希望社会改良的要求和教育救国、教育的主张,其中,“社会的改良全赖学校”的观点和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儿童中心正符合了教育救国和传统教育的需要;

  1915年蔡元培、李石曾、吴玉章等人在法国创立“勤工俭学会”,明确提出“勤于工作,俭于求学,以进劳动者之智识”为旨。在华工教育中创造了半工半读的教育形式,产生最初的工读主义教育思想。1919看至1920年底,留法勤工俭学达到。该运动于1925年前后结束,是一次使青年知识和工农群众相结合、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大规模实践尝试;

  代表人物为李璜、余家菊、曾琦等人,该思想流派是20年代收育权运动的中坚力量,主张①在教育中强调“国性”、“民族性”的教育②重视情感教育③反对民族主义;

  最有影响力的有设计教(1919年由北高师附小首先试验,1922、1923年进入,1924年后沉寂)和道尔顿制(1922年舒新城在上海吴淞中国公学中学部试行,1925年赫克帕斯特访华后进入)

  (1)学校的发展情况:进入20世纪以后,学校在数量上和办学层次上都有所发展,形成了一个的封闭体系,与中国制定的学制迥然不同,相互之间缺乏沟通,中国也无法对其进行监督,一些学校后升格为大学,如苏州的博习书院(1901年改为东吴大学),上海的书院、广州的格致书院(1916年改为岭南大学),还有杭州之江大学、武昌华中大学、南京金陵大学和金陵女子大学、燕京大学等。天主办的大学,著名的有上海的震旦大学和的辅仁大学,当时中国高层次教育事业的优势为外国人所把握;

  ①1922年3月蔡元培在《育》第四卷第3期上发表《教育议》,极力主张教育脱离政党与教而,率先举起反教教育的大旗;

  ②1923年9月,余家菊在《少年中国》月刊上发表《教育问题》一文,率先提出了“收育权”的口号,要求对学校“施行学校注册法”;

  ③率先拉开收育权运动序幕的是广州圣三一学校的学生(1924年),1924年6月,“广州学生收育权运动委员会”宣告成立;同年中华教育改进社和全国教育会联合会都在年会上通过了“收育权决议案”;

  1922年11月1日以大总统令公布了《学校系统案》,这是中国近代史上实施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学制;

  (2)学制体系:采用的是美国式的六三三分段法,从纵向看,小学六年,初小高小4-2分段;中学六年,初中高中3-3分段;大学4-6年;小学之下有幼稚园,大学之上有大学院;从横向看,与中学校平行的还有职业学校和师范学校;

  (3)新学制的特点:①根据学龄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划分教育阶段;②初等教育阶段4-2分段,更有利于初等教育的普及;③中等教育是改制的核心,也是最精彩的部分(将中学修业年限增加到6年,提高了中学的程度;初中高中3-3分段,增加了教育的灵活性;在中学阶段实行选课制,在高中阶段实行分科制;增加了职业教育,兼顾升学和就业);④取消大学了预科;

  (4)新学制的历史意义:是近代中国学制效法美国的开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育制度的确立,也标志着中国近代以来学制体系建设的基本完成,虽然照抄了美国的学制,但在一定程度上也集中了教育界的智慧和经验,考虑到了民族资本主义对教育的要求和学龄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及年龄分段的问题,比较彻底地摆脱了封建教育的,重视基本的的教育,具有很大的灵活性,而且学制比较简明。

  翻译硕士各地分公司上海山东江苏浙江湖南辽宁天津云南湖北河南福建安徽陕西贵州青海新疆广西甘肃大连扫一扫加

  

本文网址:
下一篇:没有资料
共有:条评论信息评论信息
发表评论
姓 名: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