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民商 > 民法论文

2017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附入选理由、专家点评、相关论文全文

作者:habao 来源:未知 日期:2018/6/6 20:22:12 人气: 标签:民法总则论文题目
导读: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此次发布会和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学术月刊》社、《日报》理论部共同主办。会上发布的十大学术热点,紧扣2017年我国重大的理…

  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此次发布会和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学术月刊》社、《日报》理论部共同主办。

  会上发布的十大学术热点,紧扣2017年我国重大的理论和实践课题,准确反映了一年来学术理论界关注的重点、焦点和亮点,代表了2017年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研究的重要。

  会议正式发布了2017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入选理由及专家点评详见下文),分别是: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民法总则的制度创新与理论阐释、《资本论》的历史地位与当代价值、人工智能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与挑战、IP产业发展与网络文艺新形态、海昏侯墓考古发掘与历史文化研究、未来教育与未来学校的发展图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理论体系构建、共享发展推动下的共享经济模式研究。十大学术热点紧扣2017年我国重大的理论和实践课题,准确反映了一年来学术理论界关注的重点、焦点和亮点,代表了2017年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研究的重要。

  除上述入选的十大学术热点之外,还评选出了2017年度十大提名热点,包括:供给侧结构性的深化研究、阳明学的现代价值、城市化进程中的全球人口流动研究、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下的精准扶贫研究、讲好中国故事构建中国对播话语体系、创新创业教育的径与体系建设、雄安新区与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背景下的国际合作及风险研究、防范金融风险 服务实体经济、后时代的新闻业变革。

  随后举办的面向新时代的中国学术研究展望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卫兴华、中央党校校委委员、科研部主任韩庆祥、师范大学副校长陈丽、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王子今、中国人民大学院院长王轶分别就2017年中国学术热点议题、2018年中国学术研究趋势展望作主题报告,他们从各自研究领域出发,分析总结了2017年我国、经济、社会、文化、法律、历史以及党建等领域的理论研究,展望了2018年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学术研究的新趋势、新方向、新动态。

  ◎入选理由: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的十九大的重大理论成就,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2017年学术理论研究以党的十九大召开为时间节点,之前围绕以习同志为核心的理政新新思想新战略展开,之后聚焦于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阐释。主要关注点有:1.对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思想渊源、核心要义、丰富内涵、重要特点、体系结构、重大意义、历史地位等展开研讨;2.全面把握、准确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重大判断,分析新时代的实践基础、时代主题,探讨时代演变下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3.围绕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时代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等展开研究。

  ◎专家点评: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蕴含的历史新变革、矛盾新、历史新方位、历史新、时代新课题、实践新征程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及其他相关学科研究的重点。2017年,学术理论界从整体性研究、分领域研究、分专题研究三个基本维度,对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展开了深入阐发。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我们不能这个时代。学术理论界应紧紧抓住这个推进理论创新的机遇期和黄金期,从两个方面深化对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一是进一步提炼概括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及其完整的内在逻辑;二是要以充分挖掘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意义、历史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为基础,为建构“理论中的中国”与中华民族的“学术”增砖添瓦。(点评人:中央党校教授韩庆祥)

  1、杨光斌:《习的思想体系初探》,《学海》,2017(4),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2017(11)。

  2、刘世军:《习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贡献》,《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7(1),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2017(8)。

  3、刘昀献,陈广西:《习理政思想的时代意义暨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发展》,《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7(2),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2017(9)。

  4、公丕祥:《以来全面依国的理论与实践论纲》,《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7(5),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2017(12)。

  5、戴木才:《以来理政的世界视野》,《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2017(2),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2017(10)。

  6、苏星鸿:《论习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7(3),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2017(10)。

  ◎入选理由:党的以来,习总多次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及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获得国际社会高度认同。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围绕这一命题,2017年学术研究主要聚焦如下方面:1.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背景。集中探讨了逆全球化现象和危机,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必要性、迫切性。2.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意义和科学内涵。概括提炼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主旨,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的科学世界观、方及其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尝试构建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理论。3.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实践。围绕构建合作共赢、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和治理机制展开。

  ◎专家点评:2017年是全球治理的转折年,大国的角色转变是全球治理出现转折的关键。以2016年英国脱欧和特朗普赢得美国总统选举为标志,出现逆全球化和反全球治理的倒退力量。尤其是特朗普2017年初入主白宫后,连续退出巴黎气候协定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并在其他领域放弃美国提供公共品的责任。于是,如何构建、谁来引导全球治理体系成为争论焦点。习总在2017年世界经济论坛、“一带一”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等重要场合,对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核心概念的全球治理体系展开系统论述,界范围引起震撼和回响。当今时代,面对共同挑战,需要共同合作、共同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全球治理相结合,是人类思想的重大发展,必将推动学理论体系的创新和重构。(点评人: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复旦大学兼职教授黄仁伟)

  1、张文显:《推动全球治理变革,构建世界新秩序——习理政的全球思维》《环球法律评论》2017年4期,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2017年11期。

  2、韩跃民:《习关于全球治理的创新思想》,《贵州社会科学》2017年7期,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2017年11期。

  3、张三元:《人类命运共同体:经济全球化的中国方案》,《观察与思考》2017年6期,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2017年10期。

  4、孙兰英:《习全球治理思想及其时代价值》,《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2017年2期,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2017年10期。

  5、徐崇温:《中国道致力于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17年1期,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2017年09期。

  6、韩庆祥:《深刻把握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丰富内涵和构建径》,《》2017年4月14日,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2017年06期。

  7、韩瑞波、叶娟丽:《国内全球治理的研究现状解读》,《理论与》2017年第3期,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学》 2017年6期。

  8、陈志敏、周国荣:《国际领导与中国协进型领导角色的构建》,《世界经济与》2017年03期,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国际》 2017年6期。

  9、陈伟光、蔡伟宏:《逆全球化现象的经济学分析》,《国际观察》2017年03期,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国际》 2017年8期。

  ◎入选理由:2017年3月15日,第十二届第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国民法总则》,并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全面推进依国的一件大事。民法总则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和一般,在民中起统领性作用,并进一步提升了我国民事立法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编纂民法总则激发了广大研究者饱满的研究热情,大批专家学者以各种方式直接或间接参与到这项技术性非常强的立法活动之中,并从民法与哲学、民法与商法、民法原则与民事习惯法、民法总则与民法分则、规则内容与立法技术等多重维度展开讨论。制度创新主要体现在:胎儿利益的、降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最高年龄标准、监护制度的完善、法人制度的完善、非法人组织制度、民事制度、民事法律行为制度、代理制度、民事责任制度、时效和期间制度等。

  ◎专家点评:作为民的开篇之作,民法总则决定着民的气质、立法体例、编排体例、基本原则和一般规则。随着民法总则的颁行,围绕民编纂存在的不少争议问题基本有了答案。在这一系列基本问题中,最根本的是:如何看待人,对人表达什么样的期待?如何看待家,怎么协调人与家之间的关系?如何看待社会,怎么协调人与社会的关系?如何看待国家,怎么协调人与国家的关系?如何看待自然,怎么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民法总则的时代与中国特色,就是在回答这一系列基本问题的过程中展现出来的。以民法总则的颁行为开端,如果我们最终编纂完成的民既能固本,又能开新,在人类所面对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上,既能作出符合中国实际的回答,又能作出契合人类需要的回答,那么,这部民就一定是一部既具中国特色又能引领21世纪潮流的民。(点评人:中国人民大学院院长、教授王轶)

  1、明:《关于制定民法总则的几点思考》,《家》,2016.5,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民商》,2017.1。

  2、瑞:《民法总则中非法人组织的制度设计》,《家》,2016.5,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民商》,2017.1。

  3、崔建远:《处分行为理论真的那么美妙吗?——《民法总则》(草案)不宜采取负担行为与处分行为相区分的》,《中国大学学报》,2016.5,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民商》,2017.1。

  4、柳经纬:《民法总则不应是《民法通则》的“修订版”》,《》,2016.10,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民商》,2017.1。

  5、朱广新:《民事行为能力制度的立法完善——以中华人民国民法总则(草案)为分析对象》,《当代》,2016.6,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民商》,2017.2。

  6、马志强:《最密切联系原则在中国的立法完善——前瞻民编纂中的涉外篇》,《当代》,2016.6,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民商》,2017.2。

  7、谢鸿飞:《中国民的功能——超越施行法与民法帝国主义》,《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6.6,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民商》,2017.3。

  8、韩大元:《民编纂要体现》,《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6.6,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民商》,2017.3。

  9、刘凯湘:《剪不断,理还乱:民制定中民法与商法关系的再思考》,《环球法律评论》,2016.6,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民商》,2017.3。

  10、赵旭东:《民的编纂与商事立法》,《中国》,2016.4,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民商》,2017.3。

  11、吴汉东:《民法化运动中的知识产权法》,《中国》,2016.4,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民商》,2017.3。

  12、管育鹰:《知识产权与民的关系——以知识产权审判专业化趋势为视角》,《法律适用》,2016.12,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民商》,2017.3。

  13、孙新强:《知识产权——民之殇》,《法律评论》,20116.2,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民商》,2017.3。

  14、钱玉林:《民法与商法适用关系的方诠释——以《公司法》司释(三)第24、25条为例》,《》,2017.2,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民商》,2017.7。

  15、韩世远:《买卖法的再化:区别对待消费者买卖与商事买卖》,《交大》,2017.1,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民商》,2017.7。

  16、杨立新:《民法分则侵权责任编修订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现代》,2017.1,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民商》,2017.7。

  17、戴:《物权法共有制度的反思与重构——关于我国《物权法》“共有”章的修改》,《与法律》,2017.4,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民商》,2017.7。

  18、赵磊:《民编纂中的立法模式悖论——基于商法规范如何安排的视角》,《北方》,2017.3,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民商》,2017.8。

  19、《民法总则》立法纵览与适用前瞻,《评论》,2017.3,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民商》,2017.9。

  20、高圣平:《融资租赁登记公示制度的建构——以民合同编融资租赁合同章的修改为中心》,《河南社会科学》,2017.6,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民商》,2017.9。

  21、夏吟兰:《民法分则婚姻家庭编立法研究》,《中国》,2017.3,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民商》,2017.9。

  22、陈苇,董思远:《民编纂视野下继承制度的反思与重构》,《》, 2017.7,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民商》,2017.9。

  23、李拥军:《当代对亲属的调整:文本与实践的背反及统合》,《法制与社会发展》,2017.4,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民商》,2017.10。

  24、金眉:《婚姻家庭立法的同一性原理——以婚姻家庭、形态与财产法律结构为中心》,《研究》,2017.4,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民商》,2017.10。

  25、蒋大兴:《民法总则的商法意义——以法人类型区分及规范构造为中心》,《比较法研究》,2017.4,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民商》,2017.11。

  26、曾大鹏:《民编纂中商事代理的制度构造》,《》,2017.8,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民商》,2017.11。

  27、戴:《民中优先购买权制度的体系设计》,《华东大学学报》,2017.5,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民商》,2017.12。

  28、张芸:《单方法律行为理论基础的重构与阐释——兼论民法总则法律行为规范的若干重难点问题》,《》,2017.4,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民商》,2017.12。

  29、冉克平:《“恶意”与“形式非法目的”在民总则中的构造——兼评《民法总则》之》,《现代》,2017.4,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民商》,2017.12。

  30、彭诚信,陈吉栋:《论民法总则第10条中的习惯——以“顶盆过继”案切入》,《华东大学学报》,2017.5,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民商》,2017.12。

  ◎入选理由:2017年是《资本论》第1卷德文第1版公开出版150周年。如何站在时代和理论发展的制高点,重新理解《资本论》的历史地位,全面继承其理论遗产,系统挖掘其当代价值,成为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学术界的研究主要围绕以下方面展开:1.《资本论》的文本解读与思想阐释。学者们从宏观整体把握进入到微观细节解读,提出了一系列解读和阐释的新视角、新课题、新径。2.《资本论》与当代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研究。学界围绕《资本论》基本原理对当代宏观经济运行的科学指导作用进行了多方探讨。3.《资本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创新。学者们通过深入探讨《资本论》及手稿,全面了21世纪资本的运作机制,推进了对资本逻辑的当代。4.《资本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体系建设研究。学者们充分挖掘《资本论》相关资源,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的方法和径。

  ◎专家点评:随着当代世界的变迁和中国历史性实践的拓展,《资本论》愈益成为理论思维力图深入社会现实的一个研究重点。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资本论》对现代性作出了具有原则高度的。对我国学术界来说,当理论与实践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深入到“历史的本质性”之中就成为最基本的任务,而《资本论》是要求把握这种本质性的典范。由于《资本论》的历史地位是由现代性的活动范围和历史变迁的,所以它的当代价值首先是并且特别是方的:它不是作为一些抽象原则而被先验地到任何内容之上,而是要求研究“既定的社会”并深入到“现实”(即实存中的本质、展开过程中的必然性)之中。因此,马克思把经济学方法即的存在论前提为“实在主体”,即具有实体性内容的特定社会,并且要求在理论方法上必须使这样的社会“始终作为前提浮现在面前”。就此而言,《资本论》的当代价值在于:面对真正的时代课题研究各种“既定的社会”并其本质性,特别是要深入到当今中国的历史性实践之中并把握其社会的现实。(点评人:复旦大学教授吴晓明)

  1、孙乐强:《超越“机器论片断”:〈资本论〉哲学意义的再审视》,《学术月刊》,2017(5),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哲学原理》,2017(9)。

  2、王庆丰:《〈资本论〉的对象问题——阿尔都塞哲学解读的切入点》,《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哲学原理》,2017(7)。

  3、红芳:《何谓“经济事实”——兼论〈资本论〉的“科学性”》,《哲学研究》,2017(1),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哲学原理》,2017(4)。

  4、白刚:《个性的实现——〈资本论〉的观》,《江海学刊》,2017(3),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哲学原理》,2017(8)。

  5、仰海峰:《〈资本论〉哲学思想研究:反思与重构》,《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3),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哲学原理》,2017(9)。

  6、王南湜:《“历史科学”的两种模式——〈资本论〉方问题的再思考》,《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7),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哲学原理》,2017(10)。

  7、赵敦华:《〈资本论〉和〈逻辑学〉的互文性解读》,《哲学研究》,2017(7),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哲学原理》,2017(10)。

  8、鲁绍臣:《〈资本论〉及其手稿的三种诠释径》,《教学与研究》,2017(8),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哲学原理》,2017(11)。

  9、王峰明:《〈资本论〉的逻辑、方法与意义——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为例》,《哲学动态》,2017(8),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哲学原理》,2017(11)。

  10、邱海平:《〈资本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财经问题研究》,2017(8),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2017(10)。

  11、张雷声:《〈资本论〉关于生产关系的整体分析》,《当代经济研究》,2017(4),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2017(8)。

  12、徐洋、林芳芳:《〈资本论〉在中国的翻译、和接受(1899-2017)》,《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7(2),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2017(8)。

  13、顾海良:《〈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版跋”与马克思经济思想史的研究——纪念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发表150周年》,《当代经济研究》,2017(5),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2017(7)。

  14、毛一龙、赵学清:《〈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第4版对第1版的修改完善——为纪念〈资本论〉德文第1版出版150周年而作》,《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7(2),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2017(7)。

  15、胡钧、林岗、王生升、薛宇峰:《〈资本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笔谈)》,《经济学评论》,2017(3),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2017(8)。

  16、马拥军、王姝:《〈资本论〉第一卷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的当代意义》,《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7(3),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2017(10)。

  17、康翟:《马克思的生息资本理论与当代资本主义金融化——基于虚拟资本积累视角的考察》,《哲学动态》,2017(2),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哲学原理》,2017(5)。

  18、杨乔喻:《朗西埃眼中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与〈资本论〉》,《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7(2),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哲学原理》,2017(6)。

  19、刘志洪:《论资本的核心逻辑与附属逻辑》,《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7(1),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哲学原理》,2017(6)。

  20、唐正东:《马克思的两种商品概念及其哲学》,《哲学研究》,2017(4),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哲学原理》,2017(7)。

  21、宫敬才:《重建马克思的经济哲学传统》,《行政学院学报》,2017(3),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哲学原理》,2017(8)。

  22、冯小茫:《祛魅——货币的发展与演变》,《文史哲》,2017(3),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哲学原理》,2017(8)。

  ◎入选理由: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科技既为社会发展带来无尽便利和快捷,也延伸出诸多复杂的伦理、法律和安全问题。2017年,围绕人工智能对社会发展影响和挑战的研究,成为哲学社会科学界的一大热点,学者们主要聚焦如下方面:1.对人工智能本质的探讨。包括人工智能的意向性问题、人工智能的概念框架问题、机器人行为的语境问题、日常化认识问题、人工智能的情感问题等。2.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关系及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景。包括人工智能能否超越人类、人类智能与人工智能的异同以及人工智能发展的可能途径等。3.对人工智能的伦理学反思。对发展人工智能可能涉及的、、安全、责任等伦理学问题进行了探讨。4.人工智能与法律。研究多集中于知识产权领域,如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著作权认定、法律责任承担等。5.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的风险及规避。研判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可能面临的伦理风险、技术风险、军事风险,并在传统风险管理原则基础上对防范风险提出创新性。此外,还针对人工智能对、经济、教育、医疗等领域的影响与挑战进行了探讨。

  ◎专家点评:人工智能的研究在2017年上升为一个学术研究热点,大量研究不只集中在科技层面、产业层面和政策层面,还大量来自学、、学、伦理学、心理学、军事学、文学与文艺学的研究,这极大程度上打开了人工智能的学术研究维度。总体而言,对人工智能的跨学科反思,被放置到文明性挑战的视野框架下。在认识论层面上,我们不得不思考人类认知模式自身的;在伦理学层面上,人和“”的关系需要重新加以反思;在层面上,不得不讨论人工智能创造物的法律地位;在军事学层面上,人工智能的自主判断可能会对人类文明带来风险。这种种文明性挑战框架下的人工智能研究,2017年揭开了帷幕,2018年必将掀起更大的研究浪潮。(点评人: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吴冠军)

  1、金观涛:反思“人工智能”,《文化纵横》,2017(4),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科学技术哲学》,2017(10)。

  2、刘峰:《互联网云脑与人工智能时代的兴起》,《文化纵横》,2017(4),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科学技术哲学》,2017(10)。

  3、苏令银:《论机器人的地位:一种关系式的解释学范式》,《自然研究》,2017(7),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科学技术哲学》,2017(10)。

  4、英、Arthur C.Graesser、Janice Gobert:《具身在人工智能导师系统中隐身何处?》,《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心理学》,2017(8)。

  5、蒋柯:《计算机模拟大脑与功能性计算策略》,《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心理学》,2017(6)。

  6、王彦雨:学界关于“超级AI”的论争及其实现的可能径,《未来与发展》,2017(8),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科学技术哲学》,2017(11)。

  7、梁志文:《论人工智能创造物的法律》,《法律科学(西北大学学报)》,2017(5),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民商》2017(12)。

  8、易继明:《人工智能创作物是作品吗?》,《法律科学(西北大学学报)》,2017(5),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民商》2017(12)。

  ◎入选理由:随着由网络文学改编的影视剧的热播以及由此引发的影游联动效应,“同一故事”“同一内容”产生多种形态的文化产品成为文化娱乐产品生产的新形态,IP(知识产权)问题由此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众多学者将其纳入自己的研究领域。研究主要从四个方面展开:1.“IP”的新涵义。认为“IP产业”特指能够被后续开发的知识财产,其关键要素是粉丝经济、跨界融合生产、网络文艺、全产业链。2.IP相关理论问题探讨。研究IP在我国目前的概况、与域外国家知识产权的比较、IP资源的开发模式以及“X次元”问题等。3.IP相关产业发展。深度解析IP电影、电视剧、游戏等具体行业的经济收益、制度优化、发展困境及应对策略。4.IP与大众文化、青年文化的发展。反思文化生产的现状,抵制资本狂潮下的IP乱局,确保大众文化、青年文化的良性发展。

  ◎专家点评:随着网络文学、影视、动漫等行业全产业链的蓬勃发展,能够被后续开发的知识财产日益增加,导致IP产业强势崛起。尤其是相对于真人实景的“三次元”文艺作品,由动漫、游戏、角色扮演及各种衍生产品构成的“二次元”日渐成为受人欢迎的娱乐门类与样式,相关社交平台逐渐成为网络文艺主力军。面对日新月异的网络文艺新形态,我们要充分重视文化和文艺的正确导向问题,要更清楚地认识并指出文化产业有迥别于其他产业的与操守,既尊重产业的自身特点,又避免其先天局限,凸显文化与文艺作为生产所特有的超然于资本—技术之上的价值,从而在媒介文化与大众文化活跃的当下,为新生的网络文艺创造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生态。而注重创新与嫁接、优化与本土化等关系,则是这个产业自身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只有实现文化与娱乐打通,助成与防范结合,IP产业才能有更健康远大的发展前景,成为拉动文化产业和文艺创作的重要引擎。(点评专家: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汪涌豪)

  1、蒋海军:《动漫期刊IP产业链及跨界增值探析》,《文化产业研究》,2016(14),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文化创意产业》,2017(3)。

  2、李静:《国产高票房IP电影的市场竞争力及文化分析》,《社会科学》,2017(2),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文化创意产业》,2017(4)。

  3、周正兵:《我国文化产权交易所发展状况、问题与趋势》,《深圳大学学报》,2017(1),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文化创意产业》,2017(5)。

  4、陈广玉:《科技创新中的知识产权问题与思考》,《文化产业导刊》,2017(3),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文化创意产业》,2017(5)。

  5、周振华:《IP热背景下中国电影产业链的重构径研究》,《文化产业研究》,2017(15),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文化创意产业》,2017(5)。

  6、陈奇佳、肖远:《论“IP+”产业的集群化》,《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7(4),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文化创意产业》,2017(6)。

  7、欧阳宏生、唐希牧:《论“互联网+”视域下我国电视剧IP的产业链开发》,《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7(2),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文化创意产业》,2017(6)。

  8、袁智忠、孙玮:《中国电影IP创作的文化伦理反思》,《艺术百家》,2016(3),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影视艺术》,2017(1)。

  9、关苏哲、韦科:《阅文集团:IP生态圈升级战》,《中欧商业评论》,2017(2),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企业家信息》,2017(5)。

  10、赵宜:《从“文本盗猎”到“媒介雪球”——青年文化承诺下的IP》,《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17(4),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文化研究》,2017(12)。

  ◎入选理由:南昌西汉海昏侯墓是我国迄今发现的保存最好、结构最完整、功能布局最清晰、拥有最完备祭祀体系的西汉列侯墓园,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和开发利用价值。海昏侯墓的发现与发掘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学术界对此展开了考古及相关历史文化方面的研究。一方面,学者们通过对墓主身份的考证,确立了墓主刘贺的身份,并对相关史料记载进行了补充、勘正,使得已经定型的历史人物评价体系得到重新认识。另一方面,学者们通过对墓葬形制和出土文物的研究,充实了学界对汉代结构、经济制度、社会风俗的认识,使得相关历史问题的研究更进一步。另外,还有学者对海昏历史地理及江西区域文化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研究。随着海昏侯墓出土简牍的清理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如失传1800年之久的《齐论语》公布,将海昏侯墓遗址出土文献与文献相结合,对一些历史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与研究的新将不断涌现。

  ◎专家点评:20世纪以来中国古代史研究的重大突破,一是依赖于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方的指导及相关理论的运用,二是依赖于新资料的发现。海昏侯墓出土的万余件文物和近万枚(初步估算)简牍,是新世纪中国古代史领域重大考古发现,具有多层面的史学价值,使重新认识其时、经济、文化和区域社会发展成为可能,揭开了西汉中后期历史发展的重重帷幕。目前,资料整理正依序进行,仅公布了少部分资料,相关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已显示出广阔的学术空间和社会价值。主要体现在:1.皇位继承的制度建设与冲突、昭宣中兴的历史基础;2.汉代物质文明、分封制与地方社会发展、昌邑和豫章地区的生态及文化交流;3.文本的形成、实践、非核心区的过程及途径;4.历史遗产与当代文化建设的理论探索与科学实践。接下来,要进一步拓宽研究视野,进一步推进考古学和历史学的整合,科学分析历史和现实关系,不断推进学术研究的深入。(点评人: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教授臧知非)

  1、吕力:《西汉继体之君正当性论证杂议——以霍光废刘贺为例》,《史学集刊》2017.(1),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先秦、秦汉史》2017(4)。

  2、何丹:《从海昏侯墓出土“孔子衣镜”看汉代思想与》,《文化遗产》2017(4),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先秦、秦汉史》2017(6)。

  3、:《海昏侯墓“大刘记印”研究二题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2),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先秦、秦汉史》2016(4)。

  4、王泽文:《试说“海昏”》,《中国史研究》2016(4),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先秦、秦汉史》2017(3)和《历史学文摘》2017(1)。

  5、王子今:《“海昏”名义续考》,《南都学坛》2016(4),转载于《历史学文摘》2017(1)。

  6、徐卫民:《汉废帝刘贺新论》,《史学月刊》2016(9),转载于《历史学文摘》2017(1)。

  7、温乐平:《西汉海昏侯国的租税收入蠡测》,《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6(6),转载于《历史学文摘》2017(1)。

  8、白云翔:《西汉王侯陵墓考古视野下海昏侯刘贺墓的观察》,《南方文物》2016(3),转载于《历史学文摘》2017(1)。

  ◎入选理由: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教育模式、方式、方法的深度变革。第四次工业的到来,需要大量个性化、创新型人才,传统教育体系难以完全支撑这一需要。重新设计教育和学校,以应对未来社会的复杂挑战,成为国际共识,也是2017年我国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已有研究主要聚焦以下几个方面:1.结合核心素养思考未来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关注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合作能力的培养。2.探索个性化、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如移动学习、混合学习、项目学习、体验学习、探究学习等。3.分析未来学校教师角色的转变,认为其主要职责不再是传递信息,而转变为对信息的加工和链接。4.探讨未来学校的空间形态、组织特征。5.关注新兴技术在未来学校教育中的应用,如人工智能通过大数据精准分析学生学习情况,设计个性化的学习推送方案等。

  ◎专家点评:在教育信息化与教育发展相互、相互激荡的背景下,“未来教育与未来学校的发展图景”议题持续升温、愈益深入。首先,这一议题寓于教育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的教育总命题的逻辑框架中,是内涵式发展在学术领域的重要表征。其次,就这一议题内部看,对各种信息化要素,从更加关注条件到更加关注制度、从更加关注手段到更加关注、从更加关注增强到更加关注改变、从更加关注工具到更加关注价值。第三,就学术研究本身看,这一议题出较高的专业性和学术性,研究更加聚焦于人的发展与解放,形成了与思辨、宏观与微观、技术与价值、制度与文化、方与知识论、发展与变革等各类研究内容与方法共生共融的学术景观。第四,教育研究从原来偏重学科,正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共生的新格局,教育决策、学科建设和教育实践服务的教育科研体系初步形成。(点评人:华东师范大学编审杨九诠)

  1、张治,李永智:《迈进学校3.0时代——未来学校进化的趋势及动力探析》,《教育研究》,2017(4), 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中小学学校管理》2017(12)。

  2、严文蕃:《未来学校更重视什么》,《中国教师》,2017(2下),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中小学学校管理》2017(8)。

  3、曹培杰,王素:《未来学校:“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创新》,《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7(5),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中小学学校管理》2017(8)。

  4、祁靖一,等:《未来学校:如何构建社会化的教育公共服务》,《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7(2),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中小学学校管理》2017(8)。

  5、罗含情:《面向未来:学校物理空间怎么变?》,《中小学管理》,2017(3),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中小学学校管理》2017(7)。

  6、周宝,杨现民:《人工智能与未来学校变革》,《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7(7),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中小学学校管理》2017(11)。

  7、顾凤佳:《基于政策视角的国际移动学习趋势研究》,《教育》,2017(1),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刊》2017(6)。

  8、李红梅:《“互联网+”时代“新”学习方式的价值逻辑》,《中国电化教育》,2017(6),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2017(9)。

  9、文军萍,陈晓端:《超越课堂:课程学习共同体的建构》,《课程·教材·教法》,2017(4),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2017(7)。

  10、陈佑清:《学习中心课堂中的教师地位与作用》,《教育研究》,2017(1),转载于 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2017(6)。

  11、黄荣怀,等:《互联网促进教育变革的基本格局》,《中国电化教育》,2017(1),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2017(5)。

  12、郭元祥:《深度学习:本质与》,《师》,2017(7),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中小学教育》2017(9)。

  13、朱开群:《基于深度学习的“深度教学”》,《上海教育科研》,2017(5),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中小学教育》2017(9)。

  14、翁森勇:《基于微慕学习系统的深度学习认知模型建构》,《现代教育技术》,2017(6),转载于 复印报刊资料《中小学教育》2017(9)。

  15、师保国,等:《STEAM教育对学生创新素养的影响及其实施策略》,《中国电化教育》,2017(4),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中小学教育》2017(8)。

  16、秦瑾若,傅钢善:《STEM教育:基于真实问题情景的跨学科式教育》,《中国电化教育》,2017(4),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中小学教育》2017(7)。

  17、金慧,胡盈滢:《以STEM教育创新引领教育未来》,《远程教育》,2017(1),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中小学教育》2017(5)。

  18、杨晓彤,等:《网络空间支持的中小学创客教学模式研究》,《电化教育研究》,2017(1),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中小学教育》2017(6)。

  19、师保国:《核心素养的“教”与“评”》,《人民教育》,2017(3/4),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中小学教育》2017(6)。

  20、程红兵:《围绕核心素养,探究面向未来的课程结构变革》,《课程·教材·教法》, 2017(1),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中小学学校管理》2017(6)。

  21、邵朝友,崔允漷:《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案设计:大观念的视角》,《全球教育展望》, 2017(6),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中小学教育》2017(12)。

  ◎入选理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作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相结合的理论,作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基础,受到中国经济学界尤其是经济学界的高度重视和热烈讨论。2017年以来,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理论体系构建,学术界集中讨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重大问题:1.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科学内涵的界定。2.对《资本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在研究目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与体系结构等方面关系的研究。3.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学科体系的研究。4.关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理论体系的不同基本框架。5.关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理论体系必须的重要原则,即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指导,性地借鉴和利用当代经济学的一些方法、概念和理论,吸收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专家点评: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重新开始介绍和大量引进经济学。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在我国高校经济学教育和科研中,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一定程度上被边缘化,经济学话语的影响越来越大。这种状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展需要很不相称。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习总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这一重要理论范畴,并阐明了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方原则,指明了中国经济学发展的根本方向。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以来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理论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的最新。如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理论体系和学科体系,是当代中国经济学界在相当长一个时期面临的根本任务。(点评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邱海平)

  1、邱海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属性》,《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7(5),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2017(12)。

  2、顾海良:《“一论二史”:中国特色“系统化的经济学说”的学理依循》,《日报》,2017.7.11,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2017(12)。

  3、荣兆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纲要,以平等劳动及其生产力为主线》,《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7(4),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2017(10)。

  4、邱海平:《资本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财经问题研究》,2017(8),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2017(10)。

  5、文洪朝:《若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17(2),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2017(10)。

  6、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研究”课题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对经济学理论的借鉴与超越——学习习总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的论述》,《管理世界》,2017(7),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2017(10)。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的科学内涵》,《经济研究》2017(5),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2017(9)。

  8、王朝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逻辑·范畴·理论》,《社会科学辑刊》,2017(4),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2017(9)。

  9、鲁保林、孙雪妍:《创新与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目标与举措》,《海派经济学》,2017(2),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2017(9)。

  10、胡钧、林岗、王生升、薛宇峰:《资本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纪念资本论第一卷出版150周年学术研讨会》,《经济学评论》2017(3),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2017(8)。

  11、刘伟:《中国经济对社会主义经济学根本性难题的突破》,《中国社会科学》,2017(5),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2017(8)。

  12、荣兆梓:《生产力、公有资本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兼评资本与公有制不相容论》,《经济研究》,2017(4),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2017(7)。

  13、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课题组:《人体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的逻辑起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7(6),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20167(6)。

  14、颜鹏飞:《马克思关于经济学体系构建方法再研究——兼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体系逻辑起点》,《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17(2),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2017(6)。

  15、张治栋、荣兆梓:《建立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两点论的学理基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创新发展的关键环节》,《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7(2),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2017(6)。

  16、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专题研究组:《“一带一”经济学创立及其诸多向度》,《》,2017(2),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2017(6)。

  17、邱海平:《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理论特性——兼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教学与研究》2017(3),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2017(5)。

  18、黄泰岩:《在发展实践中推进经济理论创新》,《经济研究》2017(1),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2017(5)。

  19、陈文通:《中国的成功取决于科学的理论指导》,《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6(5),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2017(3)。

  20、文魁:《民生社会主义论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经济学思考》,《管理学刊》,2016(6),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2017(3)。

  21、乔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的现实基础》,《经济学动态》,2016(11),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2017(3)。

  22、:《深刻把握社会主义条件下经济与的》,《》2016.12.15,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2017(2)。

  23、陈文通:《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大纲》,《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6(6),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2017(2)。

  24、陈文通:《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大纲导言》,《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6(5),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2017(1)。

  25、刘永佶:《中国经济学的建构:主体、主义、主题、主张》,《当代经济研究》,2016(10),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2017(1)。

  26、郭克莎:《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理论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的分析视角》,《经济研究》,2016(9),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2017(1)。

  27、简新华、余江:《发展和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的若干问题》,《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6(6),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2017(1)。

  28、逄锦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经济研究》,2016(10),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2017(1)。

  ◎入选理由:共享发展深刻阐释了为了谁发展、依靠谁发展和发展的分配等问题,而共享经济则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实现了人民群众社会资源利用的低门槛和高效率,与共享发展内在契合。2017年,学术界针对共享发展推动下的共享经济模式的相关研究集中在以下方面:1.基于共享发展的共享经济实质研究。包括共享发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理论和实践的内在关联阐释;共享经济模式中“分享”和“使用”的多元解读;共享思想与其他社会管理科学要素的交互关系等。2.对不同共享经济模式及其影响的研究。包括如何利用第三方平台创造更高效的经济运行模式和价值体系等。3.共享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主要对共享经济模式创新中的发展障碍进行剖析,探讨制约共享经济发展变革的内在因素,对产业结构、生产效率、能源资源使用方式、生产生活方式、监督管理等方面进行前瞻性探索。

  ◎专家点评:2017年,学术界围绕共享经济的理论问题、共享经济模式企业及其发展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充分讨论,主要聚焦以下几个方面:1.讨论研究了共享经济的、平等、协作、共享、去中心化等核心和核心。2. 指出共享经济的生态性、性、共赢性、普惠性等四大特征,打破了劳动者对商业组织的依附,给企业的组织管理带来巨大冲击,并围绕共享经济的管理模式,对海尔“人单合一”模式等进行了充分研讨。3. 探讨了共享经济企业的用工模式,指出相比传统工业的劳工管理,共享经济企业的用工模式在增加了劳动力市场灵活性和竞争性的同时,也对劳动力市场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提出了巨大挑战,对我国现有劳动法律法规和劳动就业统计也提出了具体而现实的挑战。4.围绕网约车司机管理的理论问题与法律争议进行了探讨。(点评人: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唐鑛)

  1、江雪,沈伯平:《对中国共享经济发展的经济学浅析》,《中国发展》,2017(4),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2017(11)。

  2、范从来,谢超峰:《益贫式增长、分配关系优化与共享发展》,《学术月刊》,2017(3),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2017(6)。

  3、李艳,董晨阳:《基于收益共享的供应链中断协调研究》,《工业技术经济》,2016(12),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物流管理》,2017(3)。

  4、姜骞,刘强,唐震:《物流集群共享性资源对物流企业动态能力的影响机理——价值共创的中介作用和齐美尔连接的调节作用》,《技术经济》,2016(9)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物流管理》,2017(1)。

  5、蒿坡,龙立荣:《共享型领导的概念、测量与作用机制》,《管理评论》,2017(5),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企业管理研究》,2017(10)。

  6、杨学成,涂科:《出行共享中的用户价值共创机理——基于优步的案例研究》,《管理世界》,2017(8),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企业管理研究》,2017(12)。

  7、吴晓丹:《新订单下基于资源共享差异性的作业成本系统计量误差建模》,《管理评论》,2016(12),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财务与会计导刊》(理论版),2017(4)。

  8、许汉友,姜亚琳,陈茜:《互联网下财务共享模式探究——以制造业集团公司为例》,《新会计》,2017(1), 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财务与会计导刊》(实务版),2017(5)。

  9、金灿灿,王竹泉,王海龙:《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研究——基于海尔集团2007~2014年的纵向案例》,《财会通讯》,2017(2),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财务与会计导刊》(实务版),2017(5)。

  10、陈阳,程昔武:《集团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构建策略》,《财会月刊》,2017(7),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财务与会计导刊》(实务版),2017(6)。

  11、周建伟:《得力公司“轻资产”模式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会计之友》,2016(20),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财务与会计导刊》(实务版),2017(1)。

  12、扶冰清:《财务共享对信息系统的四个要求》,《首席财务官》,2016(24),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财务与会计导刊》(实务版),2017(5)。

  13、程平:《万家盛大数据下基于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A集团资金管理》,《会计之友》,2017(6),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财务与会计导刊》(实务版),2017(6)。

  14、程平:《崔纳牟倩大数据下基于云会计的财务共享中心影像管理》,《会计之友》,2016(20),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账务与会计导刊》(实务版),2017(2)。

  15、唐鑛,李彦君,徐景昀:《共享经济企业用工管理与劳动合同法制度创新》, 《中国劳动》,2016(7),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劳动经济与劳动关系》,2017(1)。

  16、古银华,王迪,李平:《共享型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探索——基于网约车平台的扎根研究》,《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7(8),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劳动经济与劳动关系》,2017(11)。

  17、,熊晓琳:《论共享发展的实现理》,《马克思主义研究》,2017(3),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体制》,2017(8)。

  18、程杰:《共享的养老保障体系:主要矛盾与方向》,《人文》,2016(11),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体制》,2017(3)。

  19、黄如花,李白杨,虹:《2005-2015年国内外数据共享研究述评》,《情报学报》,2016(12), 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图书馆学情报学》,2017(5)。

  20、杨会良,陈兰杰:《基于扎根理论的跨部门政务信息共享影响因素研究》, 《情报》,2016(11),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图书馆学情报学》,2017(3)。

  21、翟姗姗,许鑫,夏立新,石义金:《语义出版技术在非遗数字资源共享中的应用研究》,《图书情报工作》,2017(2),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图书馆学情报学》,2017(6)。

  22、方杲,李争:《共享发展内涵的四个维度》,《长白学刊》,2017(2),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2017(5)。

  23、赵汇,代贤萍:《共享发展与社会分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6(6),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2017(4)。

  24、李伟斌:《科学社会主义视域中的共享发展解析》,《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2017(3),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2017(1)。

  25、苏伟:《实现共享发展应该“”的两个重要问题》,《求索》,2017(2),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2017(5)。

  26、庞永红,肖云:《中国特色的“福利共享”价值探析》,《伦理学研究》,2017(3),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伦理学》,2017(9)。

  27、袁祖社:《现代共享性伦理范型:经验、知识及其——“文化公共性”的实践叙事与价值逻辑》,《学研究》,2016(6),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伦理学》,2017(4)。

  28、黄如花,吴子晗:《中国数据共享政策的计量分析》,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情报资料工作》,2017(5)。

  29、唐长乐,迎:《基于政务云数据中心的数据共享服务集成平台研究》,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情报资料工作》,2017(5)。

  30、东方:《美国图书馆界科学数据管理与共享的实践及其》,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情报资料工作》,2017(3)。

  31、杨梦晴,王晰巍,相甍甍,李嘉兴:《移动消费用户情境信息共享行为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信息生态因子视角》,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情报资料工作》,2017(4)。

  32、刘敬鲁:《论科恩的共享原则:提问与阐发》,《教学与研究》,2017年第7期,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哲学原理》,2017(9)。

  33、刘洋,《超越“群享”与“私享”:马克思的共享思想及其当代价值》,《教学与研究》,2017(7),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哲学原理》,2017(10)。

  34、,马宁:《优质教学资源建设的共享取向与策略》,《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6),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2017(4)。

  35、刘和海,李少鹏,王琪:《“互联网+”时代知识观的转变:从共建共享到众传共推》,《中国电化教育》,2016(12),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2017(4)。

  36、霍春龙:《认知分歧与共享现实:公共政策绩效损失是如何产生的? 》,《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公共行政》,2017(9)。

  37、丁忠毅:《托底与共享:国家治理能力建设的社会政策径》,《社会科学战线),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社会工作》,2017(5)。

  38、黄海洋:《共享概念融入农业:海南尝鲜“共享农场”》,《科技信息报》,2017(616),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种植与养殖》,2017(16)。

  39、黄晓军,易宏宇:《共享酒店的X玩法》,《商界评论》,2017(3),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市场营销》(实务版),2017(9)。

  40、兰,张其镇:《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的大数据审计探究》,《审计与理财》,2017(7),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审计文摘》,2017(10)。

  41、程平,白沂:《大数据时代基于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IT审计》,《会计之友》,2016(24),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审计文摘》,2017(2)。

  42、林言:《共享经济独角兽的情怀营销》,《中国新时代》,2016(1),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企业家信息》,2017(5)。

  43、马姗姗:《共享物流的力量已经爆发》,《中国物流与采购》,2017(7),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企业家信息》,2017(7)。

  44、马长山:《中国建设的“共建共享”径与策略》,《中国》,2016(6),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学、法史学》,2017(3)。

  45、廖艳,俸建康,伍胜:《突出共创共建共享,同谱文明有爱之城》,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文明导刊》,2017(10)。

  点击学术名片,阅读本次会议中93岁高龄的嘉宾、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荣誉一级教授卫兴华历年被“复印”系列期刊转载的论文。

  本书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很多丰富实用的研究素材。是中学教师培训及历史教师专业发展的参考书籍。

本文网址:
下一篇:没有资料
共有:条评论信息评论信息
发表评论
姓 名: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