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民商 > 民法论文

学子论文]《法律讲堂》生活版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作者:habao 来源:未知 日期:2017/10/30 15:31:28 人气: 标签:生活中的民法论文
导读:有关女性的案件一直备受追捧,为探讨是否全面、客观、地呈现案件中的女性形象,本文以《法律讲堂》生活版中的案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案例中的女性人物…

  有关女性的案件一直备受追捧,为探讨是否全面、客观、地呈现案件中的女性形象,本文以《法律讲堂》生活版中的案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案例中的女性人物形象进行了全面分析。研究发现,《法律讲堂》生活版对女性群体的婚恋问题关注度极高,呈现的女性形象以负面形象为主,在刻画女性形象方面存在严重的失衡。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还进一步分析了《法律讲堂》生活版女性形象失衡的原因,并对平衡女性形象提出了两点。

  女性主义媒介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女性主义运动第二次浪潮时期,它强调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研究过程的现象及本质。我国的女性主义媒介研究则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纵观我国现有的研究,除了介绍的女性主义媒介研究理论以外,研究议题主要集中在内容、受众分析以及传者研究三个方面。在内容领域,研究对象多针对、、网络、影视剧等媒介,针对电视栏目的研究比较少见,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电视法制栏目的研究。

  “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被塑造的” , 西蒙·波伏娃一语道破对女性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并非生物因素,而是更具根本性的社会和文化因素。作为承载和文化最具影响力的大众传媒,电视在女性从内到外形象的塑造方面已然担当起了“造型师”的角色。一些新闻媒介为达到自身经济利益目的常以妇女的形象和有妇女涉及事件为噱头,采取有意凸显负面形象、扭曲和夸张的报道,使有关妇女的报道并不是为了传达给受众信息,而是媒介在市场上获取受众关住和经济利益卖点和手段。

  《法律讲堂》是CCTV12的一档法律知识类栏目,通过专家主题和背景简介的形式,讲述相关法律法规所蕴涵的及立法背景、中外司法史话。虽然栏目主要是针对婚恋、家庭、劳动等贴近百姓的话题,但为了追求故事的传奇性,其了栏目贴近生活的初衷,傻女友、坏妻子、凶儿媳等负面女性形象频频在案例中出现,未能全面、真实、客观地反映现实生活中的女性形象。本研究不仅对中国女性主义研究的推动和发展具有理论意义,还对规范电视法制节目,促进的描述女性形象具有现实意义。

  本研究将以2014年1月28日-2014年3月28日59期节目为样本,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法律讲堂》生活版案例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和概括性描述。在分析过程中,将以案例话题、人物形象(正面、负面、中性)为指标,将每一位女性人物都进行分类和编码,进行数据统计,从而阐明《法律讲堂》生活版所选案例中的女性人物形象是否、客观、全面地反映了现实中女性的状态。

  在女性主义研究中,社会性别是一个被广泛应用的核心概念。性别是指男女在生物学上的差异,而社会性别则是受社会文化因素影响形成的性别特征与差异,是在人的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传统的理论和思维定势总是将人的生别和社会性别等同起来,一个女人出生时的生别是女性,就必然应该拥有女性的社会性别特征,并且他们认为所有女性所属的特征都是低级、劣等的,而这种劣根性又是不可改变的,因此,女性必须按照角色规范扮演好自身的角色,依仰视男性,这是两性间天然差异上的正常和平等的结果。

  女性主义者们提出了“社会性别”理论,了这种男女两性二元对立的生物决,也否定了社会将妇女的从属地位归结为她们的生理结构有异于男性,因而女性弱势是天然的、合理的歧视。 她们认为男性天生具有的优等性别是父权制社会对女性的和所制造合理藉口。父权制的社会价值观一方面让女性保持性别特征,另一方面又对这种特征进行贬损。

  “拟态”是媒介根据媒介体制、者的价值观念、所处总文化的认同和需求以及市场的需要等因素,通过对象征性时间或信息进行选择、强调、加工并重新加以结构化创造出由被关注的对象、观念形成的虚假。 由于一般人并不直接了解其所生活的真实的客观,而且人们也倾向于将个人所定的图景当成现实本身来对待,同时大众传媒话语及技术具有很强的拟、包容性和对信息的垄断性,其营造的“拟态”的加工、选择和结构化活动也是在一般人看不见的地方(媒介内部)以人们难以察觉的方式进行的,所以,人们通常会身处包含着特定的观念和价值的“拟态”中而毫觉,并将之以客观本身来看待。

  从上表可以看出, 《法律讲堂》生活版中的案例91.6%是关于婚恋关系的,故事一般是围绕情感纠葛和家庭矛盾展开,涉及到婚姻继承和侵害人身、财产等方面的法律问题。女性多以妻子、女友、情人、母亲、女儿、儿媳等家庭角色出场,案例中的她们为爱隐忍、为情疯狂,或单纯痴情被人,或钱财、或忍气吞声受人。虽然婚恋是女性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但工作、日常生活等话题也同样不可忽略。花这么大篇幅来讲述光怪陆离的情感故事,不仅不能给受众提供他们所需要的法律服务,同时也会给女性打上“情物”、“弱智低能”、“红颜祸水”等标签。

  在这15个以夫妻关系为主的案例中,有53.3%的妻子是婚姻问题的方,她们或失范丈夫,如2014年2月14日《 蹊跷的龙凤胎》、2014年2月24 日《双胞胎的两个爸爸》均是讲述丈夫发现孩子与自己没有亲子关系,后知道妻子有外遇行为,遂要求与妻子离婚的故事。或工于心计丈夫,如2014年3月21日《 亲密敌人》,妻子为与情人在一起,让女性朋友去自己的丈夫,从而达到离婚多分财产的目的。还有26.7%的妻子对丈夫的行为忍气吞声,如2014年2月1日《 一忍再忍的妻子》,为了维系与丈夫的婚姻,妻子对丈夫的出轨一再。情人喝醉酒后到家里胡闹,事后丈夫服毒,醒来后向妻子提出离婚。另外20%的妻子则因为多疑而酿成悲剧,2014年3月10 号《爸妈要离婚》, 丈夫因与妻子感情不和想要离婚,妻子怀疑丈夫在外包养二奶,便与女儿一起丈夫,后向丈夫单位举报,因情况不属实而被告上法庭。

  单从节目标题就能看出,无论是方还是方,妻子都是问题婚姻的主角,而对于丈夫的问题却鲜有提及。妻子在婚姻生活中不负责任,缺乏以及软弱可欺的一面都在无形中被放大。

  9个以恋爱关系为主的案例中,有66.7%的女友被男友或抛弃,还有22.2%的人因为受到而最终变成了施害方。在2014年3月14 日《被男友》一案中,美艳的叶文为了帮助男友贺超创业而沦为大款的生子工具,假小子刘彤因为对发小贺超的爱慕而与其一起吸毒。很傻很天真的叶文被男友抛弃,很铁很痴情的刘彤也受到了应有的制裁。主讲人在节目最后总结叶文太过男友,刘彤彤盲目暗恋者,不知自爱。作为情感问题的人,她们不仅没有得到任何同情,还成为了被的对象。父权制的社会价值观一方面让女性保持天真善良的性别特征,另一方面又对这种特征进行贬损。

  在以女儿为主角的几个案例中,女儿与父亲的关系也基本上是对立的,她们要不因为不满父亲对母亲的行为而对父亲进行报复,要不是为争夺家产不惜与父亲撕破脸皮。如,2014年3月8 日《夜半敲门人》,母亲因不堪父亲的家为,女儿为了报仇,扮成母亲鬼魂向父亲索要钱财。总体来看,女儿也大多是缺乏、的形象。

  在以婆媳关系为主的案例中,以负面形象出现的儿媳占了66.7%。如,在2014、年2月5 日《逼寡母相亲》中,儿媳为获得他人财产,设计让婆婆去相亲,后被婆婆,断绝关系,该案例极度凸显了儿媳的和刻薄。

  在有母亲出现的几个案例中,有一半是表现母亲的善良和慈爱,还有一半是表现母亲的和无情。如,2014年2月12日《 之后》,母亲伪造女儿被害现场,借机向女儿的情人索要钱财。

  在丈夫出轨的案例中,情人多半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她们要不是,要不是强势。如,在2014年2月27日《 临时“夫妻”》中,情人因不满男性对自己的冷漠,而被对方。在2014年3月13 日《妻子不在家》中,女房客为了免房租,不惜名誉勾引男房东。在以上案例中,情人几乎是没有任何美德可言的,她们被塑造成了的形象。

  综上所述,《法律讲堂》生活版中的女性大多是以家庭角色出现。在夫妻关系中,大部分妻子工于心计,疑心颇重,或者出轨,存在问题。 在恋爱关系中,女友大多是因爱迷失,被男友或者抛弃,或是因爱生恨,犯罪道。案情讲述中,极力刻画女性天真和软弱的形象,强化其对男性的依赖。 在婆媳关系中,多是因为妻子不孝顺公婆,导致家庭失和。 在婚外恋关系中,情人多是爱财或者。案例中的女性大多是以弱者或恶女形象出现,由此在持续不断的形象生产过程中维系了对于女性的刻板印象,会使对现实中的女性的认知产生偏差。

  传统的性别观念认为,男性属于公共领域,女性属于私人领域,男性适合于地位较高的工作角色,而女性只适合于家庭与较低地位的工作角色,这是由两性的生物特性决定的。 这种传统观念将女性在妻子、母亲、女儿等传统的性别角色的,认为女性的主要职责是操持家务,照顾老人和带孩子。在父权制思想的影响下,媒介中的女性大多是被看和被边缘化的对象,她们大多是没有思想的感情动物或者是没有的恶女。

  《法律讲堂》生活版案例中的女性几乎全部是以家庭角色出现的,这与父权制男尊女卑、男主女从、男强女弱、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不谋而合,这样意识形态的渗透,使得女性在电视法制栏目中的形象变得扭曲。在讲述女性者的故事时,常常把悲剧原因归咎于女性自身的懦弱和上,对施害一方没有半点微词,对社会也没有深度挖掘,仿佛的女性都是自作自受。在描写女性施害人的时候,只是停留在刻画她们、无情和形象的层面上,没有进一步剖析促使她们的原因,仿佛那些施害的女性天生就是。

  为推动社会建设的进程,满足对法律知识的需求,从央视多个频道到省地市台,都开办了电视法制节目。在同行竞争压力下,很多栏目为了吸引受众,节目内容难免流于。《法律讲堂》的节目定位是贴近百姓、贴近生活,且考虑到与《》同时段,女性观众较多,所以婚恋成为了其主要话题。与此同时,由于其可视性比较差,所以只能通过故事的传奇性来留住观众。

  虽然栏目最终赢得了不错的收视率,但却与其最初的节目定位有所偏离。一档法律知识类栏目在收视率的压力下最终变成了一档情感问题类栏目。

  随着社会的日渐化,受众对法律知识的渴求越来强烈,但作为央视的法律知识类栏目却不能给受众提供多元化的法律服务。现有的案例大多是围绕婚恋展开的,没有注意关注女性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法律问题。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女性在求职和工作过程中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性别歧视,因为缺乏相应的法律知识而只能忍气吞声。还有一些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比如买房、租房等。为了提高节目质量,平衡女性形象,有必要丰富案例话题类型。

  电视法制栏目在给受众提供法律知识的同时,也要注意节目的人文关怀。不能为了追求节目效果,而一味地将女性的负面形象夸大,以至于缺乏对女性最基本的理解和尊重。虽然案例中的女性多半有这样或那样的缺陷,但是任何问题都不可能是一个人造成的。当节目把故事中的问题或冲突都归咎于其中的一方,而忽略问题背后的社会、或经济原因时,必然性就会被偶然性所遮盖,而削弱其普遍意义。 优秀的电视节目要以“尊重”作为起点去认识每一个人,并且让每一个人的行为被其他人理解,建立人与人之间的沟通。

  《法律讲堂》生活版在父权制思想的渗透下和收视率压力的影响下,过分追求故事的传奇性,未能全面、客观、地反映女性形象。为提高节目品质、平衡女性形象,应该注意丰富案例话题类型、提高人文关怀意识。(作者系:中国大学理论专业法制新闻方向)

  推荐:

  

本文网址:
下一篇:没有资料
共有:条评论信息评论信息
发表评论
姓 名: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