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其他 > 合同论文

对《合同法》中预期违约制度的若干思考

作者:habao 来源:未知 日期:2021-6-16 10:34:31 人气: 标签:合同法本科论文题目
导读:预期违约,是英美法上的独创制度,它是为了解决合同生效后至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因合同履行发生变化而建立的一项法律制度。预期违约制度充分体现了合同法上的诚实…

  预期违约,是英美法上的独创制度,它是为了解决合同生效后至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因合同履行发生变化而建立的一项法律制度。预期违约制度充分体现了合同法上的诚实信用原则及公平原则,对平衡合同双方当事人的利益有着重要意义。预期违约救济措施不仅可以及时的解决合同纠纷,而且还可以有效减少因实际违约所造成的损失,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社会资源的浪费,达到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因而,预期违约制度促进了法制的进一步完善,是英美法系国家对法制文明的巨大贡献。

  预期违约也称先期违约,是指在履行期限到来之前一方无正当理由而明确表示其在履行期到来后将不履行合同,或者其行为表明其在履行期到来以后将不可能履行合同。①在我国,学界大都认为预期违约有预期违约和默示预期违约两种基本形态,其构成要件因其表现形态的不同而不同。

  根据英美判例,预期违约是指在合同履行期限到来之前,一方当事人无正当理由而明确肯定地向另一方当事人表示他将不履行合同。构成预期违约有以下要件:

  1、预期违约是发生在合同有效成立后合同履行期限届满之前的期间内。当事人违约的意思表示必须是在合同履行期届满之前作出,否则为实际违约;当事人作出的意思表示,必须明确包含了其将要违约的内容。如要他只是表示缺乏支付能力,如经济困难或不情愿履行,则不构成预期违约。

  2、当事人将不履行义务的意思表示必须是自愿地、明确的。《美国合同法重述》第2版第250条提出:只有在一方自愿肯定地提出毁约的情况下才构成毁约,毁约的意思表示不得附有任何条件。如果一方的语言是含糊其辞的,不能表明其肯定将不履行其义务的意图,该语言就不能构成毁弃合同;同时,毁弃合同的表示必须是不附条件的。

  3、当事人表示的不履行的内容是合同的主要义务或者全部义务。只有当事人一方的不履行构成对另一方当事人利益的重大,使另一方当事人本可从合同履行中获得的利益受到重大影响,致使其合同目的落空,才构成预期违约。

  4、提出不履行必须没有理由,如果一方享有抗辩权而提出不履行,不构成违约问题。如果是不可抗力的情况致使履行期限将要届满的合同不能履行,当事人将该情况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告知对方当事人的行为不构成预期违约。

  所谓默示毁约,是指在履行期限到来之前,一方当事人有确凿的证明另一方当事人在履行期限到来时,将不履行或不能履行合同,而另一方又不愿提供必要的履行。②默示预期违约与预期违约构成要件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预期违约方并没有将到期不履行合同义务的意思明确表示出来,而只是另一方根据其行为及其他一些客观情况预见到他将不履行或可能不履行合同义务。究竟是否构成预期违约尚需依据一定标准或理由对对方的情况或行为予以判断。目前在采预期违约制度国家的判例、立法及国际公约中,主要有两种标准:一种为美国《统一商》中第2609条的“有合理理由认为对方不能正常履行”。另一种即《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71条所的标准:(1)对方履行义务的能力有缺陷;(2)债务人的信用有严重缺陷;(3)债务人有准备履行合同或履行合同中的行为表明他将不会或不能履约。对两种标准进行比较,我们会发现二者基本一致。因此,笔者认为默示预期违约的构成要件有以下几点:

  行合同义务。只有当事人一方预见到另一方当事人有没有能力履约或不履行合同的情形,将使他的期待债权得不到实现时,才可能构成默示毁约。

  4、一方当事人的预见必须是合理的,有确凿的。由于默示预期违约的当事人并未明确告知对方当事人将不履行其合同义务,所以一方当事人认为对方当事人的行为构成预期违约必须有确凿的,比如人就某一特定物,同时与两个人签订了不附任何条件的买卖合同或对方的信用发生严重缺陷,合同订立以后,有多次转移财产,逃避债务或其他欺诈行为的。

  方将不会或不能履行合同的次要义务,其合同的期待利益并未受重大影响,没有造成合同目的落空,则不构成预期违约。

  不安抗辩权制度形成于法系国家,是指在双务合同中,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有确切证明对方有或可能履行能力的情形时,有中止履行自己债务的。③预期违约与不安抗辩权从总体上进行比较,二者的相同点主要表现为立法目的和旨相同。首先,就二者的立法目的而言,都是为了当事人的合同利益期待权。因为当事人在合同持续有效的存在状态下,对于对方将来履行利益的期待是正当的,应受到法律的。预期违约和不安抗辩权所直接表示的,是履行期届满时的履行已经或可能成为不可期待,并非履行期限届满后的实际违约。违约方的违约行为所违反的是不得妨害债权实现的义务,而非现实的积极给付义务。其次,二者的立法旨都是为了交易的安全和交易的秩序。因为如果合同利益期待权不能得到有效,其直接后果必然是导致现实违约的增加,最终受到损害的则是交易的安全和交易的秩序。

  (一)二者的法律性质不同。预期违约制度是通过先期追究预期违约人违约责任的方式,平衡双方当事人的合同利益期待权。而不安抗辩权制度是通过赋予先为给付义务人中止履行抗辩权,同时赋予后给付义务人提供或提出给付再抗辩权的制度构架,平衡双方当事人的合同利益期待权。虽然二者都是为了合同利益期待权而设置的,但是前者是在违约责任的框架内达到这一目的,而后者则是通过启动民事机制实现这一目的。

  (二)二者的价值取向不同。预期违约制度显示了法律对“效益”价值目标的追求,而不安抗辩权制度则是通过对合同利益期待权的,实现法律“公平”和“安全”的价值。

  (三)二者适用主体的范围不同。预期违约适用于双务合同关系,也就是说,无论合同是否了履行合同义务的先后顺序,双方当事人都可以援引预期违约条款以自己的合同利益期待权。而就不安抗辩权的适用主体而言,仅适用于双务合同中的先为给付义务人。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逐渐增强,梦到找不到回家的路法系和英美法系国家的法律相互渗透也日益加深,起源于英美法系的预期违约制度和起源于法系的不安抗辩权制度也逐渐融合。1999年我国颁行的《中华人民国合同法》予以兼收并蓄,既确立了预期违约制度也包含了不安抗辩权制度。如何协调这两种来自不同法系的法律制度的关系,使二者能更好的为我所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当务之急。

  我国界对《合同法》所的预期违约制度的法律特征一直以来是一个不断探讨,不断争议的课题。笔者认为,在我国预期违约制度至少有以下值得探讨:

  对预期违约的事由作出明确的,是构建预期违约制度的关键所在。英美法将预期违约分为预期履行与预期不能履行两种形态,不仅分别确定了二者的不同

  

本文网址:
下一篇:没有资料
共有:条评论信息评论信息
发表评论
姓 名:
验证码: